榮譽獎杯
斬獲MIKE大獎的組織將獲榮譽獎杯,其在知識、創新管理領域的實踐成果獲得權威背書
專家指導
收獲清華、北大等學者的寶貴建議,指導知識管理建設持續改進
名企交流
獲得與中國乃至全球500強及行業龍頭企業交流、學習的機會
角逐全球MIKE
中國區前三名的企業,將被推薦角逐全球MIKE,擴大企業的全球知名度
品牌傳播
獲獎組織將獲主辦方一對一專訪,全媒體渠道及騰訊、新浪、搜狐等超100家合作媒體聯合宣傳
▍參選有哪些要求?
1. 中國大陸地區合法的企業或組織
2. 在知識管理、創新管理領域有一定的實踐經驗及創新成果
3. 能基于MIKE標準提供符合要求的申報材料(關于具體申報規則和流程,您可以咨詢顧問,索取詳細資料)
▍評選流程
高校專家
陳勁
清華大學技術創新研究中心主任
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清華大學技術創新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科技委管理學部委員、中國技術經濟學會技術管理專業委員會理事長,以及學術期刊《Int. J. of Innovation Studies》創始主編,《Int. J.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Studies》主編、《清華管理評論》的執行主編。主要研究方向為技術創新管理與企業管理。
柯平
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南開大學商學院博導
長期從事知識管理教學與研究,系國家社會科學重大項目首席專家,主持完成《創新型國家的國家知識資源戰略研究》等國家級科研項目,出版《知識管理學》(2007年)、《知識學研究》(2017年)、《公共安全應急知識管理》(2021年)等著作,獲教育部全國人文社科優秀著作二等獎和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成果文庫。被評為南開大學和天津市教學名師。
李榮彬
香港理工大學知識管理及創新研究中心原總監及全球MIKE發起人
香港理工大學講座教授、廣東工業大學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廣東省“創新團隊”帶頭人,獲得香港大學博士學位。超精密加工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伙伴實驗室主任,前亞洲精密工程及納米技術協會會長,多個國際知名刊物主編或編委。
湯斯亮
浙江大學教授、博士、博導
浙江省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錢江人才計劃特殊急需人才、中國人工智能學會智能創意與數字藝術專業委員會委員。主要研究領域為自然語言處理、知識計算、跨媒體分析、分布式圖計算等人工智能方向。在相關領域頂級國際會議與期刊上發表論文近百篇,長期擔任多個國際頂級會議的程序委員會委員,曾獲浙江省科技進步獎一等獎、中國電子協會進步獎一等獎等多項省部級獎項
吳能全
中山大學教授,中大咨詢集團創始人
中山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所長,中山大學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廣東省人力資源學會副會長,廣東省企業文化協會副會長。在《經濟研究》和《管理世界》等國內外期刊發表專業論文100多篇,出版20種專著譯著,主持過20多項國家省市級科研項目,親自操刀過300多項企業咨詢項目,從中不僅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而且歷練出透過文化看人本質的獨特視角。
顧新建
浙江大學創新管理與持續競爭力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
浙江大學創新管理與持續競爭力研究中心副主任兼知識產權和知識管理研究所所長,全國知識管理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委員?!冻山M技術與生產現代化》、《知識管理評論》期刊編委。發表論文500多篇,專著10部。
王錚
西北大學副教授、公共信息資源管理系主任
南京大學博士后,中國科學院博士,南開大學商學院碩士。中國科學院《知識管理論壇》編輯。多份信息資源管理類核心期刊審稿人。長期從事知識管理與知識服務的研究、實踐與教育培訓。曾擔任聯想集團總部知識管理工程師,參與聯想全球新興市場知識管理工作。專著有《創新環境下的開放知識管理》《跨界思考》等。
覃大嘉
浙江工業大學管理學院特聘教授,博導
浙江工業大學管理學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2004年至2014年,曾在中國的新加坡投資和臺灣投資的制造公司擔任人力資源/高級企業社會責任經理。在此期間,獲得暨南大學人力資源管理專業博士,完成中山大學戰略管理博士后研究。研究領域集中于跨文化管理,知識管理,領導力和戰略人力資源管理。
申文果
中山大學管理學院市場學系副教授、碩士生導師
中山大學管理學院市場學系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國家留學基金委公派訪問學者、美國杜蘭(Tulane)大學、美國丹佛大學訪問學者。主要從事網絡營銷、服務營銷和零售管理的教學和科研工作,已發表三十余篇論文,主持和參與多項國家級、省部級和企業委托研究項目。
曹健
上海交通大學計算機系網絡與服務計算研究所所長、博導
上海市計算機學會CSCW專委會成員;中國電子學會云計算專業委員會成員。多次赴美國斯坦福大學工程信息研究所以訪問學者身份進行有關過程管理和服務計算方面的合作研究。主要研究方向為協同信息系統,網絡計算,智能決策支持技術,軟件工程。
劉繼紅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工學博士,北京航空大學飛行器制造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全國知識管理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委員。 主要研究方向及特色: 現代設計理論與方法、數字化設計與制造技術、飛機制造技術、人工智能及其工程應用。
姚偉
天津科技大學教授、支部副書記、系副主任
教授,博士,知識生態研究中心負責人,天津市高?!爸星嗄旯歉蓜撔氯瞬拧?,工業與信息化部人才評審專家,天津科技專家庫入庫專家,上??萍紝<規烊霂鞂<?,教育部學位論文評審專家,教育部全國學位水平評估專家,CSSCI來源期刊評審專家,主持國家級及省部級項目6項,獲得天津市社科優秀成果獎、中國商業聯合會科技進步獎共5項,出版知識管理等專著4部。
劉粵寧
南方科技大學檔案校史館館長(文博中心主任)
工學碩士?,F任南方科技大學檔案校史館館長兼文博中心主任。廣東省高校檔案工作協會第二屆理事會理事、深圳市教育學會會員、南方科技大學高等教育中心兼職研究員。主要在高等教育領域從事檔案文博及行政管理類工作,具有豐富的組織創建與管理運營工作經驗。
安璐
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學院教授
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學院教授,武漢大學學術倫理委員會委員,人文社會科學倫理委員會副主任,入選中組部萬人計劃青年拔尖人才,先后擔任國際知識組織學會(ISKO)理事,國際信息科學與技術學會ASIS&T SIG-KM主席等。目前在國內外權威與核心期刊發表學術論文130多篇,出版兩部專著,參編五部中英文著作,主持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課題攻關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項目。
陳懷超
太原理工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副院長、教授
博士、教授、博導,山西省學術技術帶頭人,山西省三晉英才(拔尖骨干人才),山西省高等學校優秀青年學術帶頭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通訊評議專家。研究方向為知識管理和創新管理等,獲得山西省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一、二等獎各1次(排名第一),市廳級獎勵5次;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一般項目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各1項以及省部級科研項目10項;發表論文50多篇;出版學術專著2部。
葉允明
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研究生院教授
深圳市互聯網信息協同技術與應用重點實驗室主任。2004年畢業于上海交通大學計算機科學與工程系,獲工學博士學位。曾赴香港大學電子商業科技研究所進行訪問研究,作為技術骨干參與了兩項香港特區政府創新科技基金項目的研發工作。近年來,作為負責人主持了十余項國家 863 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際合作等科技項目的研發工作,在多本重要國際期刊或學術會議上發表論文 60 余篇,其中三十余篇被SCI檢索。
董小英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榮休教授
中國信息經濟協會副理事長,工業與信息化部通信專家委員會委員,國家知識管理標準委員會委員,研究教學領域為企業知識管理與創新、企業信息化戰略,德國工業4.0,數字化時代的組織轉型與變革,競爭情報等。
行業專家
徐霞
China MIKE發起人、藍凌軟件總裁
全國知識管理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委員,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 EMBA 畢業,資深知識管理專家、數字化轉型專家。20余年IT行業企業管理和經營經驗,具有復合型的知識結構、豐富的企業管理與市場營銷實踐。熟悉企業運營管理,對知識管理有長期的研究和實踐,對推動知識管理在中國企業的應用和發展貢獻良多。主持并參與了一系列知識管理系統設計、開發及市場工作。
涂揚舉
四川省人大常委、中國企業聯合會智慧企業推進委員會執行副主任
四川大學工學博士,四川省天府創新領軍人才,四川大學客座教授,清華大學產業轉型顧問委員會委員,教授級高級工程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全國勞動模范、全國優秀企業家。參與并組織指揮多項國家重點大型水電項目建設,首次提出了智慧企業建設思路。在國內核心期刊發表學術論文40多篇,編寫出版《智慧企業概論》《智慧企業框架與實踐》等專著7部。
邱昭良
中國學習型組織網創始人、管理學博士
管理學博士,高級經濟師,中國學習型組織網創始人,中國企業大學聯席會輪值副主席、學術委員,《培訓》雜志專家委員,國際組織學習協會會員、美國項目管理協會會員、認證項目管理專家(PMP),國際人才發展協會(ATD)會員,華為大學專家顧問,現任北京學而管理咨詢有限公司首席顧問。
楊志磊
北京道可特(天津)律師事務所主任兼黨支部書記
楊志磊律師專注于法律競爭情報、知識管理以及可持續發展研究。多次在南開大學商學院、天津科技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開展競爭情報及知識管理主題講座。著作出版書籍《知識管理》入選中國輕工業“十三五”規劃教材。
張增英
深圳市卓越績效管理促進會執行會長
深圳標準認證聯盟秘書長,EMBA學歷。國家注冊食品生產許可證證審查員,深圳市市長質量獎主任評審員,深圳市社會組織等級評估委員會專家委員,深圳市標準化專家庫專家,是“卓越績效管理模式”在中國最早的一批導入者,深圳市市長質量獎的推動者與實踐者,曾參與過廣東省及全國多個省市質量獎的評審。
林紅
知識管理專家
招商證券辦公室總經理助理、董事,知識管理專家。在知識管理領域擁有10多年實踐經驗,致力于招商證券知識體系建設與知識傳承,助推招商證券成為中國大陸第一家榮獲全球MAKE大獎的獲獎單位。
卜一秋
知識管理專家
從事過建筑設計、建筑設計院技術質量管理、設計院信息化和設計院知識管理的一級注冊建筑師。建筑設計行業供職逾30年,有著十多年企業信息化建設的實戰經驗。
夏敬華
知識管理專家
中國知識管理的主要倡導和推動者,中國知識管理國家標準主要參與制訂者,作為主要專家將國際知識管理領域奧斯卡獎MAKE引入中國,成功推動了MAKE—CHINA(中國最受尊敬的知識型組織)評選活動。長期致力于企業管理和信息化領域的研究、咨詢和培訓工作,在知識管理、流程管理、企業移動互聯應用、IT規劃和實施等方面具有豐富實踐經驗。
吳慶海
知識管理專家
行者互聯及孫行者平臺創始人,原中糧研究院CKO、西門子核心高級專家。中國知識管理實踐第一人,世界500強企業高管,國家知識管理標準技術委員會委員,中國知識管理聯盟創始人,《知識管理論壇》雜志副主編。率領西門子中國連續獲得2011年、2012年中國MAKE及亞洲MAKE大獎;率領中糧獲得2015年中國MAKE、亞洲MAKE及全球MAKE大獎。
黃德毅
知識管理專家
高級知識管理專家,在知識管理、ERP、供應鏈管理等領域擁有近20年項目經驗,曾為碧桂園、廣州國稅等逾100家名企提供KM服務。
譚新德
知識管理專家
曾擔任華為研發變革管理決策團隊(IPD-3T)副主任、CKO、項目管理能力中心主任、戰略與營銷變革團隊負責人、CBG企業架構與流程部部長,主要擅長產品研發、戰略規劃、營銷管理、項目管理、企業架構與流程變革、知識管理等領域。
李豐
知識管理專家
企業大學培訓總監,17年企業人才培養與發展管理經驗,聚焦學習型組織與領導力研究,DDI領導力認證高級講師,企業組織學習與人才培養專家、企業學習發展解決方案專家;中國科學院知識管理論壇編委,全球知識管理MAKE獎獲得者。
China MIKE卓越大獎獲獎組織代表
2022年獲獎企業
卓越大獎
China MIKE大獎
單項獎
2021年獲獎企業
卓越大獎
China MIKE大獎
單項獎
2020年獲獎企業
卓越大獎
China MIKE大獎
單項獎
2019年獲獎企業
China MIKE大獎
單項獎
2018年獲獎企業
卓越大獎
China MIKE大獎
單項獎
清華大學技術創新研究中心主任
陳勁教授
中國內地MIKE大獎代表著內地具有高水平的、高創新力的知識型組織的評選,MIKE大獎的評選對我國知識的管理,以及促進知識管理、促進企業的競爭力和能力建設具有重要的意義。我們誠邀在知識管理、創新管理領域具有成功實踐及創新成果的組織積極參與。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
董小英教授
在參與中國內地MIKE大獎評審過程中,發現一批卓越的知識型企業,通過新一代數字技術的應用,有效地整合、利用、分享組織和個人知識,賦能企業創新與可持續發展,實現從并跑向領跑的跨越,實現了知識資產的整體升級,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浙江大學創新管理與持續競爭力研究中心副主任 顧新建教授
中國正處于歷史轉折點,要從制造大國轉型為制造強國,創新是關鍵。創新需要知識共享,需要協同創新和全員創新。MIKE大獎對于激勵企業開展知識共享、協同創新和全員創新具有積極作用。此外,MIKE大獎有助于促進知識管理從業者(KMer)之間的知識和經驗交流,協同突破知識管理中的難點。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全國知識管理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委員
劉繼紅教授
MIKE大獎前身為MAKE大獎,是國際上知識管理非常權威的獎項,參加MIKE大獎評選的企業能夠獲得與前沿企業交流的機會,這是非常難得的?!跋M磥砀嗟闹袊髽I能夠參與到MIKE大獎的評選中,并且走向國際,將中國企業在知識管理的創新實踐分享出去,擴大全球影響力。
知識管理專家
李豐
企業進行知識管理建設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一種使命感,MIKE大獎的意義就是作為一個智匯燈塔,凝聚一群做知識管理的人,形成知識管理標桿與文化傳承,助力業務價值創造。
中興通訊
有線產品經營部能力中心負責人 劉芳
感謝MIKE大獎為中國最具創新力的知識型組織提供了學習交流的平臺。參評MIKE獎的過程也是我們在知識管理和創新方面一次“改革開放”的過程。改革是為了完善,期待借鑒更多優秀的經驗,實現共享、共創、共建,完善中興通訊研發創新體系,提升產品競爭力。
中交四航院科學技術與數字化部
執行總經理、工程數字化技術研究中心主任 陳良志
感謝MIKE獎為知識管理領域最有創新力的企業提供了一個互相交流學習的機會,后續我們將把目前的“知識管理平臺”進化為“知識智能平臺”,提升市場經營能力、提升生產項目精細化管理水平、強化專業支撐、提升集團管控能力、助力打造研究型設計院。
國電大渡河公司下屬大數據公司
主任助理 王震
通過此次參選不僅重溫了公司的創新文化建設歷程及成果,同時也收獲了很多專家的建議,讓我們對整個創新工作有了更加深入的思考,對后續創新工作的開展具有很好的指導意義。
安永華明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 知識管理高級經理 林詩慧
感謝MIKE大獎為中國最優秀和最具創新力的公司們提供了一個相互交流創新理念的平臺。借此平臺,我們能夠充分展示安永最新的創新項目和解決方案。評審們的精彩點評也使我們能夠更好地取人之長,補己之短。
中車株洲電機有限公司
研究院副院長技術中心主任 胡貴
通過申報此次MIKE獎,公司深度剖析了MIKE獎申報細則,通過對8大標準的理解,更加明晰后續知識管理目標和實施路徑:1. 培養組織創新文化,為學習型企業賦能;2. 加強內外合作關系,打破知識孤島,為技術型企業賦能;3. 創建客戶和用戶期望,為服務型企業賦能。
騰訊游戲學院
行業線負責人 劉雅
感謝MIKE獎的組織方提供一個機會,讓不同領域的企業可以交流知識管理經驗。處在持續探索階段的騰訊游戲學院,很開心能將自己在人才培養、知識體系建設等方面的思考和大家分享?!安┯^而約取,厚積而薄發?!焙罄m我們也將持續迭代,打造具備創新力的知識型組織,助力游戲行業健康發展,為游戲人創造更多可能。
華夏基金客戶服務部總監
葛朝暉
通過參選,我們開闊了視野,在知識管理方面得到了很多專家的建議,清晰了知識管理的標準和前進的方向,在每次與專家交流的過程中都可以了解到知識管理發展的前沿趨勢,以及我們可以提升的點,尤其是知識戰略與企業戰略之間的融合方面,這更是我們今后需要重點提升和改進的方向。
廣東省建筑設計研究院信息中心主任
霍浩彬
此次參與評選讓我們收獲很多,現場專家提出的幾個問題都是我們企業一直關心的痛點,也是我們之前缺乏細致思考的地方,讓我們明白了對標領先企業的努力方向在哪里,后續我們應該如何去提升,幫助我們把知識管理工作做得更好。
遠東控股集團首席行政官
遠東大學執行校長 莊太緯
能夠參選MIKE大獎,并進入答辯環節,我們感到非常榮幸。此次參賽讓我們在整理獎項申報資料的過程中,再次重新審視企業發展的本質和關鍵、深度思考企業大學的定位和功能,一切的經營管理實踐最終都需服務企業的使命“創造價值、服務社會”。
指導單位
主辦單位
支持單位
掃碼添加顧問免費報名